巴伐利亚州长访蓉助推足球外交 拜仁慕尼黑续写中德人文交流新篇章
成都,2025年5月15日电 当巴伐利亚州州长马库斯·索德尔踏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红毯时,他身后不仅跟随着德国政商代表团,还有一支特殊的“文化使者”——德甲豪门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的代表,这场跨越8000公里的访问,以足球为纽带,再次激活了中德两国在体育、教育与科技领域的深度合作。
政要行程中的足球元素
索德尔州长此次率团访华,首站选择成都颇具深意,这座连续五年位列“中国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榜首的西部重镇,与巴伐利亚州在2018年缔结为友好省州关系,在紧凑的行程中,州长专程前往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观摩了拜仁慕尼黑足球学校中国学员的集训课,身着红色训练服的少年们在德国青训教练指导下完成战术演练,索德尔与在场观赛的四川省体育局局长罗冬灵共同为表现优异的学员颁发印有巴伐利亚州徽的纪念球衣。
“足球是超越语言的文化密码。”索德尔在随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拜仁在成都设立的青训中心已培养超过1200名青少年,这种民间交流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具说服力。”据拜仁亚太区总裁鲁文·卡斯珀透露,俱乐部计划2026年前将中国合作学校从现有的15所扩展至30所,并引入VR智能训练系统。
从安联到蓉城的“绿色通道”
此次访问恰逢拜仁慕尼黑与成都蓉城俱乐部建立战略合作三周年,在四川省外事办公室举办的“数字体育创新论坛”上,双方宣布启动“青少年球员交换计划”,从2025年秋季开始,每年将有6名中国U16球员赴拜仁青训基地接受为期半年的培训,德方则将派遣运动医学专家常驻成都,协助中超俱乐部建设伤病预防体系。
“我们正在搭建一条从四川盆地到阿尔卑斯山的足球快车道。”成都蓉城俱乐部总经理魏群指着展厅里的全息投影地图介绍,投影显示,过去三年间,两地已开展教练员交流47人次,联合开发了针对亚洲球员体质的“低海拔-高负荷”训练模型,这一创新成果已被写入德国足协最新版《青训发展白皮书》。
文化共鸣背后的经济逻辑
在成都高新区,州长一行参观了中德合资的智能体育装备实验室,这里研发的柔性传感器技术,已应用于拜仁球员的日常训练,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李明哲向德国客人展示了能实时监测肌肉状态的智能护膝,索德尔当场体验后笑称:“如果1990年代有这种设备,克林斯曼的膝盖或许能多踢五年。”
德意志银行最新报告显示,中德体育产业合作规模在2024年首次突破20亿欧元,其中巴伐利亚州企业占比达38%,访问期间,成都文旅集团与慕尼黑会展公司签署协议,确定2026年“国际数字体育博览会”将首次在欧洲以外地区——成都举办,拜仁俱乐部市场总监安德烈亚斯·荣格特别强调:“这不是单向输出,我们正从中国电竞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中汲取灵感。”
足球之外的“多维度对话”
文化交流的深度在校园场景中尤为凸显,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巴伐利亚代表团与师生们用足球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友谊赛,该校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程洪透露,学院与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开发的“智能裁判辅助系统”,已获得2025年德国红点设计奖。
夜幕降临时,索德尔州长出现在宽窄巷子的非遗体验馆,与蜀绣传承人共同完成了一幅融合拜仁队徽与熊猫图案的刺绣作品。“就像足球场上的传切配合,文化交流也需要精准的‘时空差’意识。”州长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这条动态,两小时内收获超10万次点赞。
随着代表团专机从双流机场起飞,成都街头仍可见拜仁球迷俱乐部的自发欢送活动,在春熙路巨型屏幕循环播放的纪录片里,拜仁名宿拉姆2017年访问成都青羊实验中学的画面与今日青训成果交替闪现,八年间,足球这颗“世界第一运动”的种子,已在巴蜀大地生长出超越竞技的繁茂枝叶——而这正是现代体育外交最生动的注脚。